“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生物课题组付桂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及预期达到的效果1、课题研究背景班级集体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对生物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县区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和科学素养等存在客观差异,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陈旧的弊端,教学思想受“一刀切”、“满堂灌”的禁锢,学生完全沦为学习的“机器”。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自豪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展自己鲜明的个性,转变要我学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掌握必要的生物技能和获得高层次的生物素养,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克服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综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为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任务,为此我校从2013年5月起,进行了“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研究”的课题。2、课题研究内容(1)、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对分层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教师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和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分析班级内各层次学生的情况,研究制定教学中各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每节课各层次学生应实施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对课本内容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做相应的调整组合并落实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分层。(2)、研究如何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我们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对学生所分的A、B、C三层是明分还是暗分,如何能够使C类学生自已认识到能力的差异,分层是为了促进他们更有效的发展,而不是对他们的歧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对于A、B、C三类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调动。(3)、研究如何进行分层施教。研究如何具体的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如何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以提高,使各类学生的潜能得以有效的发展。(4)、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5)、进行生物分层教学成效的评价。对学生分层后的教学效果和传统不分层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对生物分层教学成效进行评价。3、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1)营造富有乐趣、快乐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分层教学的教学手段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有知识,有自学能力的新型人才。(2)教师具备分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开发新课程资源,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3)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各层次的个性人才。(4)探索出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有效的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的切实的教学模式(5)形成一套有本校特点的教育资源,并集结成册,宣传,推广。二、课题开展以来所做的工作1、摸底调查,制定研究计划集体讨论设计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详见附件一)2、学生分层,适时动态调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情况是分层的依据。我们根据观察分析,大小测验老师反映,学生调查问卷,学生谈话,个人个性特点,发展潜力等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生的理解力及学生作业等情况,采取暗分的形式,将学生分成A(高)、B(中)、C(低)三个层次。并合理搭配,建立由一位A同学,一位B同学,一位C同学,A同学担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