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VIP免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_第1页
1/1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_第2页
2/1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_第3页
3/13
一、太阳高度角的图示NSHHNSHφδNSHφδNSHδφH=90°-(φ-δ)H=90°-(δ-φ)H=90°-(φ+δ)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公式合并:H=90°-|φ±δ|(同一半球取“-”,不同半球取“+”,φ为某地点的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也可以用:H=90°-两地纬度差(两点的圆心角)来表示。H=90°-两地纬度差(两点的圆心角)通常用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三、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NS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______。当地点向北渐离直射点,两点的纬度差变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当地点向南渐离直射点,两点的纬度差变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演变: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两分日时:北半球冬至日时:H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H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H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90°小大大小66°34′N66°34′S90°N23°26′N23°26′90°90°S23°26′S1、试在下图中区分ABC曲线分别是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两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的哪条曲线。正午太阳高度H0°ABC【课堂练习】四、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日期的变化规律NSABCD地区最大值最小值变大时段变小时段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A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B赤道至南回归线地区C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D夏至日冬至日冬至-夏至夏至-冬至夏至日冬至日冬至-夏至夏至-冬至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节气)直射冬至日自南北回归线向B点移动自B点向南北回归线移动夏至日直射自南北回归线向C点移动自C点向南北回归线移动H=90°-两地纬度差(两点的圆心角)近似看成两点的距离地区最大值最小值变大时段变小时段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A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B赤道至南回归线地区C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D夏至日冬至日冬至-夏至夏至-冬至夏至日冬至日冬至-夏至夏至-冬至直射冬至日自南北回归线向B点移动自B点向南北回归线移动夏至日直射自南北回归线向C点移动自C点向南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赤道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赤道及其以北2、试在下图中分出哪条是30°N、0°、30°S的正午太阳高度随日期的变化规律3.216.229.2312.223.21(日期)正午太阳高度(H)30°40°60°50°80°70°90°【课堂练习】ABC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L正午物体影长与楼房间距问题hH影长:(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试分析我校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L=h/tanH=h×cotHL与H变化呈负相关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南Lmax北HminHmaxLminOABOA区:底层正午光线全年被遮挡,光照条件最差。AB区:部分时间正午光线被遮挡,光照条件一般。OB外:全年正午光线都没被遮挡,光照条件最好。为了获得最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楼的间距至少应为南楼影长的最大值即:L≥h×cotHmin如果将一栋新楼建在OA区、AB区或OB外,试分析新楼底层正午的光照条件。θ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为了保证有最好的吸热效果,集热管平面应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θ角度应等于两地纬度差。H水箱支架太阳能集热真空管课堂小结: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随日期的变化规律4、楼房间距问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