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短评写作》新闻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评论文体,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短评以其形式的短小精悍、内容的鲜明独到、语言的生动活泼,深受读者的喜爱。二.基本写作思路:1.简述新闻事实;2.提出观点并分析。三.标准化常规化格式:•总-----分------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简述材料提观点------紧扣材料分点说原因------小结行为事件的意义或照应开头1、提取要素,概述事实。【(四)写作技巧】【(四)写作技巧】①提取材料六要素,抽出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②“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③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折。【(四)写作技巧】【(四)写作技巧】2、选取角度,提出观点。①角度:正肯、反否、正反结合②观点:正确,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四)写作技巧】【(四)写作技巧】3、阐述观点,以理服人。①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②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③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④融情于理,有说服力。【(四)写作技巧】【(四)写作技巧】4、注意格式,表达简练①结构总—分总—分—总②思路叙—析—评例题•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xx报小记者、x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如何概括材料•1.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2.“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例:材料1、2的“人”是中学生,“物”是名片,“事”分别是分发名片和交换名片成风。重组信息概述材料:中学生中悄然兴起名片热。或:名片热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如何评说新闻现象•答案示例①•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概述材料提观点)∣因果⑴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并列⑵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从事件作用角度分说理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使用名片是这一代人自我推介意识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总结意义,照应开头)•答案示例②•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概述材料提观点)∣因果⑴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并列⑵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事件必要性和结果角度分说理由)所以我认为,中学生使用名片大可不必。四点启示:•1.找准评论角度(如:例题中的评论角度应是中学生名片热这个现象,而不是就成年人用名片或名片的好坏去评论)•2.从事件或现象的不同角度(作用,必要性,结果,危害,影响等)分点分析•3.分点分析要有概括性,最好不要整句摘抄原材料•4.所分点数以2---3点为宜,注意字数(100—120为宜),要有很强的结构意识。正反例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