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常见的误区河北省三河市教育局靖天中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教育误区,在实践中发现,很多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通过多年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指出了常见的六种课型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误区信息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它是外来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常常强调,必须要因地制宜,为我所用。外国人用英文交流,所以键盘上印着的就是英文,而我们使用的是汉语,因此就要考虑如何用汉语交流,于是各种汉字输入法应运而生,这是环境使然。对于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既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模式来教,也不能完全按照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来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个学科的特点。虽然很多前人已经帮我们一起探索了很多年,但很多人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时候,难免因为认识的偏颇,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现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误区一:信息技术=微机课持这种观点的老师其实并不在少数,他们常常把信息技术课直接称为微机课。这其实不仅是概念上的混淆,而且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认识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先来说说微机的概念,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微机就是微型计算机,很多人也把PC机(个人计算机)称为微机,那么微机课自然就是教授计算机相关内容的课程了。而信息技术的概念远远大于微机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计算机领域仅是信息技术领域之中的一个方面而矣。所以把信息技术课直接等同于微机课的这种观念,显然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极大的削减,这显然与课程的设置不相符。而且两者的教学目标也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微机课的目标基本界定在对计算机的了解与应用层面上,而且更多地是关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方面的培养,而信息技术课的目标要培养的是人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因此将信息技术课等同于微机课,显然是不可取的。误区二:信息技术=软件课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也很普遍,他们常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让学生按照演示的步骤做就行了。将信息技术课教学完全等同于软件技术学习课,将培养人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完全变更为软件操作使用的识记。他们认为掌握了计算机软件就等同于综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将文化的传承与操作训练混为一谈。软件是按照程序指令的设计,按部就班地执行,软件的学习与掌握仅是对其功能的了解与运用,其中并无文化内涵可谈。因此将信息技术课等同于软件课,依然是不可取的。误区三:信息技术=游戏课有的人将信息技术课上成了游戏课,他们常常说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计算机游戏的种类非常多,游戏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能够激发使用者的使用欲望,但那种毫无选择、毫无设计、毫无章法地盲目将游戏引入课堂的教学,是一种无效地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而且还可能引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误区。这从一些老师所发表的言论就可以看出:有的老师说,如果上计算机课不让学生玩游戏,他们就在课堂中捣乱,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这说明,这些学生已经把游戏当成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这就是将信息技术课教学当成游戏课来上的恶果,所以我们在选择将计算机游戏引入课堂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特别慎重的筛选,或是精心地设计制作,否则一定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误区四:信息技术=文化课有的人将信息技术课等同于传统的文化课,按照一般的文化课来教授信息技术课,老师喜欢长期在课堂中不断地灌输,有的学校甚至一年都在教室听老师讲,然后在书上画一些知识点了事,有的甚至让学生把制作过程直接照书上背下来。这种观点明显违背了学科特性,信息技术课在传承知识文化的同时,还有着自己的独特学科特征,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必不可少。这也是为什么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课上机实践不得低于总课时的70%的原因。在信息技术课中,如果教师讲授过多,势必会减少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缺少真实的信息实践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