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榜样也得讲究方法开发区实验小学王桂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较之一般的教育更易于见效。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孩子心里。”因为有志向的孩子会在榜样中寻找自己将来的影子,并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或是能量。但如果方法不当,也会适得其反。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冉冉,这次考试考得不错!比以前有进步。和我们的学习榜样又缩短了两个名次。非常值得庆贺呦!”“那是。我非要赶上李婷婷不可。哼!”看着信心满满的女儿,冉冉的妈妈从心底发出了一丝欣慰的感觉。回想半年前的冉冉,真是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冉冉从小就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哪次考试没考好都要哭一鼻子——不仅仅是因为考试失败,还因为她爸爸的错误“激将法”。每次女儿考试失败,冉冉爸爸都要找出一两个比冉冉考得好的人来给女儿做对比,然后训斥孩子的“不求上进”。爸爸是想用激将法让孩子更努力,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激将法非但没起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让孩子渐渐消沉起来。看着孩子的状况,妈妈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在一次考试后,她安慰着失落的孩子:“干吗要不高兴呢?上次考试你和李婷婷之间差了6名,这次差了5名。很有进步啊!每次考试咱们都拉近一名,李婷婷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真的吗?”孩子一下子抬起了头。“当然是真的。妈妈给你记着呢!咱们就以李婷婷为目标,每次考试都赶上来一名。有了目标,咱们的进步一定非常快。”……果然,鼓励的策略要比激将法好用。现在,冉冉的学习比以前可是大有进步。冉冉的爸爸给我们当了一个不错的“反面教材”。其实,他的出发点并不算错: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是,为什么他的方法就不能奏效呢?为什么他在冉冉身上使用的“激将法”非但没起到应有的效果,相反还让孩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呢?这里就有一个语言沟通方法的问题。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冉冉,听了爸爸的话,我们会产生什么想法?对于一个小女孩儿来说,过于严重的“激将法”只能让她产生这样的错觉——我的确不如人家聪明。我很笨……于是乎,激将就成为了压力。可怜的孩子不但没有领会爸爸的好意,相反还向更加坏的方向发展了。幸运的是,冉冉妈妈及时发现了女儿的异样。与爸爸相比,冉冉妈妈也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但她不是拿孩子与对方差距的地方做比较,而是把孩子的目光引向了积极进步的一面:孩子正在努力缩短与学习榜样之间的距离,而且这种努力会很有效果。在这种充满光明前景的鼓励下,孩子的学习动力被极大调动了起来。对于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直接一些的鼓励与赞扬往往更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就像冉冉妈妈做的那样,当我们用鼓励的语言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对象时,孩子心中的感觉是一种踏实、稳健的激情,而不是受到蔑视的挫败。开发区实验小学王桂玲1386270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