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年级勤俭节约主题班会课件VIP免费

三年级勤俭节约主题班会课件_第1页
1/40
三年级勤俭节约主题班会课件_第2页
2/40
三年级勤俭节约主题班会课件_第3页
3/40
勤和俭从前,有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馒头吃两口就扔掉,没过多久,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了。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放在屋内,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每年收获不多。虽然一家省吃俭用,也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吴成的两个儿子懂得了“勤俭”的道理,日子越过越好,那么“勤俭”二字我们做得怎么样呢?让我们看一组图片来寻求答案吧。这样浪费粮食的现象在酒店中到处都有这样浪费纸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班每天倒垃圾的时候,垃圾桶里最多的是什么?水的浪费在新闻中被屡屡报道在这一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为什么要节约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思考:在这个公益广告中,你看到了什么?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的女王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节约要从小事做起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如何做到爱惜粮食?珍惜粮食,避免剩餐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要及时制止不挑食、不偏食,减少浪费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1、课间洗手不玩水;2、洗完手,及时将水龙头拧紧;3、淋浴:如果关掉龙头擦香皂,洗一次澡可节水60kg;4、自行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清洁效果会更好;5、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水。。。。。。标志说明:由水滴,手和地球组成,手托住水滴,意思是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如何节约用电1.做到不开无人灯(外出上课、中午吃饭)2.教室光线充足时,要把灯关掉3.饮水机要及时关4.电脑、投影、电扇不用时要关掉还有哪些浪费物品的现象?我们怎么做能减少这些物品的浪费呢?思考:这个公益广告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节俭歌: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积满箩,一块石,不算多,一块一块修亭阁,一棵树,不算多,一棵一棵绿山坡。细水长流不浪费,人人唱好节俭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年级勤俭节约主题班会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