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贺佳五年级二班温故而知新:“圆明园”名字之由来•“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是指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1.昔日的圆明园是如何的辉煌,我们今天看到的圆明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2.作者对昔日的圆明园寄予了怎样的感情,而对毁灭后的圆明园又是寄予了怎样的情感?•3.通过学习本课谈谈你的感受?一、认真听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一)过去人们为什么把圆明园称为“万园之园”,它的布局有何特点?•(二)如何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作者的感情)•(三)这座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这一历史遗迹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教训?(作者的感情)(一)人们为何称圆明园为“万园之园”,它的布局有何特点?(读第2段)•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二)如何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3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总体感受圆明园建筑的风格各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二)为什么说圆明园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4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时间跨度和珍宝类型)名人书画奇珍异宝阅读2-4段思考:•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介绍圆明园的过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赞扬、崇敬(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三)想一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会气愤?(读第5段)•凡是……统统……;就……就……•能拿走的——掠走•拿不动的——车运•运不走的——毁掉•园内放火——三天毁灭后的圆明园思考一:•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这一历史遗迹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惨痛教训,谈谈你的感想?思考二:•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后习题3)课外延伸:《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总而言之,请您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其实是一个世间独一无二的奇迹,那就是这座名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