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看动画思考:1.一天中杆影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2.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3.杆影的长度变化与什么有关?与它有什么样的关系?1.长—短---长2.正午3.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大,杆影短;反之,则长。一、太阳高度的概念地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就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的夹角,一天中的最大值(各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同一纬度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等于0°。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0°23°26´N23°26´S66°34´N66°34´S90°90°´SAB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北半球夏至二分日北半球冬至同一时间,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66°34´90°´N90°66°34´43°08´43°08´0°0°C23°26´23°26´30°60°90°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②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①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大90°N23°26′N0°23°26′S90°S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90°N23°26′N0°23°26′S90°SP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P④④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③③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大90°N23°26′N0°23°26′S90°S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90°N23°26′N0°23°26′S90°SP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P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⑤⑤赤道地区赤道地区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小90°N23°26′N0°23°26′S90°S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P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大同一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随纬度变化随纬度变化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降低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由直射点向(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随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直射一次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直射一次(离直射点的距离(离直射点的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度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H=90°—B∠=90°—AOB∠=90°—(COB-COA)∠∠=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AOB∠COA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H某地=9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H某地=9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0º23º26´N23º26´S30ºNA30º23º26´BC23º26´若求30°NP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春秋分:H=90º-(A±0º)=90º—(30º±0º)=60ºPP30º6º34′夏至日:H=90º-(A-B)=90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