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骨干班主任省培心得江苏省沛县中学张开洋7月22--26日,我们2013年高中骨干班主任省培班的全体学员在南京南化实验小学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班主任研究中心的教育专家和“随园夜话”的优秀班主任的演讲报告。虽然环境条件迥异,但是他们却以同样的一颗爱心在浇灌一颗颗含苞待放的花朵,教育本身就是静静等待花开的过程。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及名师的成长之路。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一个好班主任应具备的技巧和素质。下面是我参加这次培训后的一点感受:一、齐学红教授讲座《班主任专业化与职业幸福》,其中推荐了两本书值得读,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和赵汀阳的书。教授提到了几个概念:专业化、职业化、幸福观、成长观、情感观,人生幸福与教师幸福与职业幸福之间的平衡,教师成长的外部支持系统。每个概念都可以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沉淀自己的教育思想。现在的“我”拥有怎样的职业幸福的理解?我又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这是与自己的对话。“教师的幸福”我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追问,为自己,为了我的老师,总是希望并确信一定能找到明确的答案。但是就在现在提笔的瞬间,一念开悟;幸福就是那只青鸟,我们就是那个寻找青鸟的孩子。幸福原来一直在手里,只是因为没有“心”,所以没发现幸福,更难以体会到幸福的状态。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是以影响的方式进行着,教育就是影响。东西方对教育的理解是一致的。既然是影响,我们是以怎样的状态影响着学生,同样不可回避地影响着自己?如果学生不能从自己的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幸福,那即使自己觉得幸福,未必是真实的。所以想了解自己的状态如何就去看“镜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力量,究其一生影响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二、听了陈红燕博士的《班级柔性管理的理念与策略》专题报告,让我耳目一新,先是为“柔性管理”共鸣,再是被“班级领导”震撼。两年前,我曾在一篇综述里看到了“硬文化”“软文化”两词,听了陈博士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我突然觉得它们是异曲同工,让我为之共鸣,也让我为自己的理论匮乏遗憾羞愧。这几年,我曾对“班级管理”的概念质疑过,我觉应定义为“班级建设”,现在我被陈博士的“班级领导”冲击了,因为班级领导的技术领导,人际领导,教育领导,象征领导和文化领导五个层次正是班主任工作的五个核心和五种境界。我觉得班主任工作应该是“从班级管理到班级建设再到班级领导”。三、刘次林教授在《当代学校德育的转向与应对》的报告中提及了道德关系,让我想到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中国一句老话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似乎应该是“亲密关系”。经常我们听到不少优秀教师自称“爱生如子”。很遗憾,我一直难于达到那种境界,做了十几年教师,我跟学生的关系仍只能是“中间关系”,我只能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尽可能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去要求每一位学生。”如果换一个角度,学生眼中的师生关系又是如何呢?不少老师埋怨“今天的学生越来越没感情了,能记住老师的越来越少了”。我想是不是学生眼中的师生关系也在变化呢?变得越来越疏远呢?并且可能有少数学生还把师生关系认为是“敌对关系”,至少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师生关系认为是“中间关系”。不过,说实话,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师生关系是“中间关系”,偶尔可见“亲密关系”或“敌对关系”。总之经过几天培训,给我的工作理念增加了新鲜的血液,许多丰富有效的经验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因此我要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正如一句话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的路是漫长的,我将在这条道路中,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童心去迎接教育中的每一个挑战,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