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第三三课课授课人:湖南师大附中韩湘萍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宋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唐后期的藩镇割据(755—907)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907—960)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措施军事行政经济军事上:①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②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①派文臣任地方知州;②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设转运使管理财政这些措施体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措施军事行政经济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影响北宋文官出行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地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背景:疆域空前扩大省—路—府—州—县和宣尉司秦汉:郡、县两级制东汉:州、郡、县隋唐:州、县两级制宋朝:路、州、县元朝:省—路—府—州—县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权力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什么人?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元:中书省制西汉:建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西汉的中朝(内朝)外朝制度内朝:皇帝亲信组成,决策机构外朝:三公九卿组成,执行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皇帝皇帝中中书书尚尚书书门门下下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皇帝皇帝中中书书尚尚书书门门下下相权与君权的矛盾,哪朝解决的最好?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中书书门门下下枢枢密密院院((三衙三衙))侍侍卫卫马马军军司司殿殿前前司司侍侍卫卫步步军军司司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三司使三司使参知参知政事政事宋朝学学思思之之窗窗阅读第17页的“学思之窗”,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什么问题?元:中书省制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君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演进趋势为怎样?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方法依据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方法依据汉代察举制推荐征召孝悌廉正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拔推荐门第隋唐宋—科举制分科考试才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科举制?作用: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实践能力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作业: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元:中书省制西汉:建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以上五个制度中,哪一个制度中的宰相权力最大?答案提示:2010、9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贾谊《治安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黄袍加身处,及系马的老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