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辈足迹(2)教学反思:自我评价:“追寻先辈足迹”这一主题由“创立人民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先辈伟绩记心间”四部分内容组成。教完“推翻蒋家王朝”和“先辈伟绩记心间”两个活动主题后。我认为: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感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是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巨大牺牲换来的,从而让学生自觉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学生的分角色讲解战役。课前,每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要求这位同学以讲解员的身份负责讲述这次战役,为了更好的完成讲述任务,我要求讲解员利用讲学稿上三大战役的情况对比表,把三大战役的时间、战区、参战部队、指挥官、战况及经典战术、意义六项内容交代清楚,同时负责放映幻灯片。课上学生主要是把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老师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更多起的是一个线索作用。这样就把课上更大的舞台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再加上课前准备充分,以讲学稿为依托,所以在课上学生的表现比较好。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这成为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但在课后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提出,形式挺好,但就是三个小组的形式都一样,有点雷同。反观这节课,更多地时间是让学生利用的,但也确实是形式比较单一,所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老师更好地起一个引导的作用。由于这节课讲述的是战争史,所以我制作了大量的动态的战争地图,配合讲解员的讲述,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为了更好的再现历史场景我节选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电影的相关视频以及播放了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朗诵,它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大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讲学稿中的学习目标。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再通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毛主席为什么如此题词?”这样的问题入手,让全班同学自由分成三个大组进行自主学习。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思维不断地相互碰撞,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争议,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每个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互教互学,互补互促,许多问题不用老师讲,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以解决。问题反思: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不可能在课堂上都能解决,要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教学重建: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不可能在课堂上都能解决,要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要引导学生对现在的幸福生活与革命先驱的艰苦生活作比较,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惧怕吃苦的生活方式及做事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斗志,对未来充满信心。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最后胜利的历程:包括三大主力决战、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以及蒋家王朝的覆灭。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敌人的残暴。让学生的感情升华。在最后,可使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是教师喋喋不休的教学所远远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