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一中张红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熟悉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掌握中国从传统经济向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变化的过程。2、能力与方法: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认识列强早期经济侵略的主要特征,初步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天津条约》: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此外还有《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的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思考题:请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作用2、西方列强的盲目倾销。3、战争赔款以及统治腐败导致中国民众贫困,购买力低下。相关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这些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教版必修二答案:1、大量破产农民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3、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思考: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探究: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西方列强给中国送来新的生产方式,使中国逐步走上富强的道路。”你认为是这样吗?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最能反映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的是A.战争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要占据中国市场,掠夺中国财富C.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侵略者均以战争取得了胜利2.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在鸦片战争后走向衰落的后果是A.该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