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陕西省兴平市兴化学校王彩红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也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因此是思想教育的工具。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课,所以语文课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与人沟通,学习语言的技巧;其次语文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学习语言技巧,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是语文课突出的教育教学功能和任务。语言之于老师,如同种子之于农民。有了种子,耕耘才有可能,万紫千红才有可能;了解了语言的功能,掌握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才会散发出她应有的迷人风采。结合语文课的功能和任务,语文老师首先要弄明白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品质,价值观等等,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教学行为原则。有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语文老师还应该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源头活水的知识系统,语文教学的扎实业务功底和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惟其如此,教师的教育思想才能落地生根,教育之树才能绽放奇葩。语文老师怎样才能成功贯彻自己的教育理想呢?我觉得掌握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尤为重要。德国作家海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言语之力达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这句话虽有讽刺和夸大的意思,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的力量;或者说,从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善于利用它,我们就有可能把学生雕刻成巨人;反之,则有可能把学生毁灭。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首先,语文课堂的语言要具有亲和性。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首先要爱上语文老师。老师除了在人格,品质,知识等方面赢得学生的信任,还应该让学生有亲近感。要让学生有亲近感,教师首先得放下身段,和学生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语言上,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教育心理学家卢佳楣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而且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交流着师生彼此之间的人际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语言,也会从教师的一笑一颦中表现出来,为学生所心领神会,彼此情感会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一条情感回路。”因此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中,不仅传递知识的信息,思想的信息还应该源源不断地传达着爱的信息,学生接收了爱的信息,反馈了爱的信息,语文课堂就形成了爱的“回路”,因此有了活力,因此有了凝聚力,也因此有了效率。第二,语文课堂的语言要具有幽默感。网友依依红颜说:幽默是一种态度,幽默是一种境界,幽默是一种修炼。我说:幽默是润滑剂,幽默是融合剂,幽默是推进器,幽默更是智慧果的催产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像润滑剂,使课堂教学之车通畅无阻;像粘合剂,使课堂教学中的“风云突变”瞬间消于无痕;像推进剂,把课堂教学这幕大剧推向高潮。而幽默更是能擦出学生思想火花的火石,是智慧果的催产素。在老师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多会思想放松,但思维活跃,天马行空。在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就有可能实现“涅槃”收获意想不到成果。因此,语文老师还应该具备一种智慧——幽默感。幽默感是一种急智,是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和内容为教学服务随即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它不是滑稽也不是调侃。它更不是无根之木式的哗众取宠。因此,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幽默,还要“恰如其分”。否则幽默可就成了“叫花子头上插鲜花——穷显摆”了。第三,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语言要有示范性,导向性。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语言要严谨,规范。在语言的使用上要规范正确;在思想意识的传达上,也不应流露消极悲观的个人情绪,或盲目膨胀的自我感觉;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能随心所欲。从社会的角度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理想的投射和实践。简单一句话,学生从老师这里学到的,都应该是正确的东西,阳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