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政府旧址亲爱的各位朋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解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中央电视台1997年10月27日特别节目《井冈山》中有这样一段话“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乃至今天的中南海的国务院都是从井冈山洣水之滨的小屋里走出来的”,当中所提到的洣水之滨的小屋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的门口了,请允许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的一些历史演变及相应的情况(最好于整体平面图前介绍):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的前身实际上是南宋至—1—清代的州衙,就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形象点说就是我们现在的政府大楼。它面积18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属于徽派风格,中轴线上建有头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内宅,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七进院落。其布局和结构的严谨、集中体现了旧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两厢房舍一一对应,这种层层递进,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建筑艺术中的影响。然而800多年过去,这里却并不为多少人知晓,一直到1927年。大家都知道,1927年的9月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上井冈山的同时也攻克了茶陵,就一路把革命星火也传播到了我们茶陵。1927年10月21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工农革命军在宛希先的指挥下—2—攻克茶陵城救出了80余农运骨干,查抄了当时的县署州衙,这可是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攻打的第一个县城。这次战役扩大了政治影响,唤醒了民众,鼓舞了茶陵游击队的斗志,为了贯彻毛泽东“经营茶陵”的思想,在茶陵建立了红色政权。1927年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打茶陵城,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在就正式在当时的县州衙成立了。恰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的那样“面对这一老宅子,沉着、勇敢、有辨识的共产党人拿了过来,工农兵成了新主人,宅子也就成了新宅子”。朋友们,它可是遵照毛主席亲自指示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偌的《西行漫记》中就明确的写到“在湖南东南部的茶陵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可惜1927年茶陵县—3—工农兵政府成立后毁损于战火中,目前大家看到的是2005年再次得以修复的。现在,我们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是国家3A级旅游景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是史无前列的,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2004年我们的工农兵政府旧址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中的重要景点之一,2008年申报成为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最宝贵的遗迹之一,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样永远激励后人奋勇直前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同走进这座革命圣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请大家随我往这边走,我们首先来到工农兵政府旧址的第一展厅,这座房子在州府时叫典史—4—房,是吏、户、礼三部门的具体办事机构。现在在这里向我们展现的是茶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时的场景,以及毛主席“湖口挽澜”的历史事件。请大家好好欣赏2分48秒的视频介绍,对我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将会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和感受。好啦,朋友们,参观完第一展厅,请大家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道门叫做“仪门“,仪门“有仪可象”之意,表示县令的行为能为民表率,礼节要求新官到任或迎接同级、上级官员至仪门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县官僚属整冠至仪门外迎接。仪门的前方是牌坊,牌坊位于大堂前甬道中央,面南书写着“公生明”三个大字,为北宋的皇帝赵匡胤首倡,意为公正才能—5—明察、明断、明智而有远见,公道正派,平民才不敢怠慢。面北书写有“清慎勤”三个大字,警戒大小官员做官要清廉,做人要谨慎,做事要勤奋,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封建统治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想。现在看起来也是有教育意义的,它告诫我们现在的公务人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穿过仪门,接下来我们要参观工农兵政府旧址的第二展厅,也是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