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一、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清《竹枝词》•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历史影响•思想与艺术影响•“红学”也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楼梦》在海外•1793年,《红楼梦》传入日本长崎•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红楼梦》传入朝鲜•1832年,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将《红楼梦》带到•俄罗斯(脂评本)•19世纪30年代开始,《红楼梦》传入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等地•1988年,西班牙首次出版了西班牙版的《红楼梦》•现有17种左右的译本《红楼梦》的思想影响•政治方面•情感教育方面例如:乐钧的《耳食录》记载:一女子得《红楼梦》后,“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思,继之以泪……反复数十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焚其书,女大哭曰:“奈何烧宝玉、黛玉”等,自此“笑啼失常”、“巫医难治”,终呼“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终。”《红楼梦》的艺术影响•续书如林,仅18世纪末至19世纪80年代,就有30多种,例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红楼梦补》《红楼幻梦》……•模仿之作不断涌现。例如清代的《海上花列传》、《九尾鱼》、《青楼梦》,张爱玲的小说、朝鲜的《玉楼梦》和《九云记》•给戏曲、影视等文艺形式提供了创作题材。•“红学”也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二、红学概况1、什么是红学?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这一名词在嘉庆、道光间就出现。“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2、旧红学旧红学以索隐派为主要代表。索隐派的比附隐射。最有代表性的是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结论是《红楼梦》“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旧红学•1、评点派: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眉批、夹批、回首总批•零碎,不成系统;文笔自由生动,趣味性强,和小说本文联系紧密。•代表人物:脂砚斋、畸笏叟、王希廉、张新之、姚燮旧红学2、索隐派:探索幽隐,找出小说背后隐藏的真人真事。•依据历史资料、野史杂记探究小说素材来源。•代表人物及著作: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真》•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亲汉排满:“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逹逹“——满人贾府——伪朝少女——名士红——朱•从只言片语,探微言大义,似是而非,刻舟求剑。•关于《红楼梦》的命意,旧时有各种看法。清代张新之在《石头记读法》中说,《红楼梦》“全书无非《易》道也”。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清代花月痴人在《红楼幻梦序》中说:“《红楼梦》何书也?余答曰:情书也。”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说:“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清代索隐派的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二编》中说它写“故相明珠家事”,王梦阮、沈瓶庵在《〈红楼梦〉索隐》中则说它写“清世祖与董小宛事”。《红楼梦》,影射小说也•认为《红楼梦》一书实有所指,即“其事盖有所指也”。其中又有“纳兰说”、“明珠家事说”、“和坤说”等。此说属于旧红学中的索隐派。参见《王静安文集》、《清稗类钞》、《窕言》、《海沤闲话》、《花帘麈影》、《谭瀛室笔记》等。《红楼梦》,才子书也•《小说考证》引《樗木枝轩丛谈》:“《红楼梦》才子书也。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巨家间有之,然皆钞录,无刊本。乾隆某年,苏大司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装订,坊中人借以抄出,刊板刷印渔利。其书百二十回,第原书仅止八十回,余所目击。后四十回,不知何人所续也。”《红楼梦》为政治小说•《小说考证》引《乘光舍笔记》谓:“《红楼梦》为政治小说。全书所记,皆康、雍年间满、汉之结构。此意近人多能明。按之本书,宝玉所云‘男人是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便可见也。盖汉字之偏旁为水,故知书中之女人皆指汉人”;而人称满人为“达达”,起笔为土,“故知书中男人皆指满人。由此分析,全书皆迎刃而解,如土委地矣。《红楼梦》,淫书也•《庸闲斋笔记》:“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