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先学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踊跃展示总结反思自我拓展实验中学导学案第十七课滕王阁序【学习目标】1、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2、翻译重要句子【教材助读】一、作家作品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二、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预习反馈(用实物投影仪抽取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教材助读】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并请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作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点拨纠错)【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速读课文,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明确: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学生活动24、5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1)、第四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有效先学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踊跃展示总结反思自我拓展实验中学导学案(2)、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学生活动3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当堂检测】1.注音全对的一组词语是()A.翼轸(zhēn)潦水(lǎo)B.逸兴遄(tuān)飞命途多舛(chuǎn)C.簪笏(zānhù)捧袂(mèi)D.叨(dāo)陪鲤对帝阍(fūn)2.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扶摇可接桑榆非晚B.时唯九月钟鸣顶食C.飞阁流丹上出重宵D.无路请缨盈虚有数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俊采星驰俊采:指人才都督阎公之雅望雅望:好名声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好的风范时维九月维:在C.披绣闼,俯雕甍披:披着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扑:满。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凌:超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