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审美自律审美自律“审美自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才有可能自由地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艺术家想获得创作上的充分自由,他们毕竟不是活在真空中,所以在风格上总是要继承前人的东西,然后再加以发展。知道绍兴兰亭吗?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兰亭修禊图明文徵明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曲水流觞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这件书法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的“曲水流觞”也因此最为著名。这些字能互相换位吗,为什么?《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同的结构,无一雷同思考: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的书写,能不能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呢?找一找涂改的“之”字在哪,及前后的“之”字,我们试试进行交换,谈谈你的感受。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轻重会发生变化,不自然。•书法讲究气韵,兰亭序一气呵成,自然随意,适情适性,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形成了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清平乐·六盘山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给我们启示: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从东晋到北宋的大约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绘画呈现出发展成熟的局面,出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类,中国山水画在北宋逐渐走向高峰。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在此之前的中国山水画忠实客观地描写自然,追求形似的代表之一。自学课文,思考理解(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早春图》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郭熙(1020至1109),北宋画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人。御画院艺学、待诏。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构图,体现“高远、平远、深远”,线条,山石用“卷云”皴法,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尝试从画面的形式来分析作品。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书画收藏爱好者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比较作品形式有什么不同感受?潇湘奇观图米友仁画家身份?创作态度?风格特点?米友仁(1074-1153)南宋书画家。米芾长子,人称小米。善行书。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