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教学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教、学具:三棱镜、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紫外线小手电、冷热水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白光或太阳光会分解成哪七种颜色光?2、为什么我们白天能看到物体,而晚上却看不见呢?3、阳光照在身上暖和吗?穿什么衣服会更暖和?到底哪种色光产生的热量最多呢?按照图3—17实验,先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紫外上读出示数,再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红光、紫光外侧分别读出示数(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4、将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实验完毕,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二、进行新课: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学生阅读课本P59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的概念。概念:(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3)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2、学生实验:在不接触杯子的情况下能否感知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热水?得出结论:红外线越强,被照物体越容易发热;反之,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也越强烈。3、学生从“生活”、“物理”、“社会”探究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的应用:(1)红外线探测器(2)红外线照相机(3)红外夜视仪(4)红外线跟踪器(投影展示)4、猜一猜:在红光的外侧存在红外线,在紫光的外侧是否存在紫外线?红光紫光红光外侧紫光外侧温度(0C)紫外线的发现过程:德国物理学家里特有一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放到可见光的紫外光外侧,发现底片被感光,他反复探究,终于发现里面有一种不可见的光----紫外线.5、学生阅读P61课文,了解紫外线的概念,紫外线的应用及防护。概念:紫外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学生实验:用紫外线小电筒来照出人民币中的荧光线。紫外线的特点:(1)、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紫外线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杀死微生物,用来灭菌;紫外线的应用:(1)验钞机(2)消毒柜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主要影响眼睛和皮肤,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疾,诱发皮肤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会因紫外线的照射,使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紫外线辐射也是产生有害的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因素。紫外线辐射对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动、植物的生理和生长、发育都会带来严重危害和影响。过量地照射紫外线,势必导致皮肤老化,出现皱纹、雀斑等等,并最终诱发皮肤癌。紫外线的防止:炎炎夏日,各种防紫外线伞保护人体皮肤免受紫外线直接照射。紫外线防护面具紫外线防护眼镜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紫外线与臭氧层。视频播放紫外线与臭氧层臭氧(03)臭氧层好像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碳化物,如电冰箱中所用氟利昂、美发用的发胶、摩丝等使臭氧层越来越稀薄,甚至在南极形成了臭氧空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呼吁大家“拯救臭氧层,保护地球”6、本节课内容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