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VIP免费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_第1页
1/3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_第2页
2/3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_第3页
3/3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五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2、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了解“八音”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乐。3、运用聆听分析等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子《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4、熟悉民族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三、教学重点: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2、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四、教学难点:1、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2、初步感觉到民族调式的风格。五、教学过程: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2、让学生听赏《二泉映月》,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3、欣赏《春江花月夜》(1)提问:通过标题你能想象一下,它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朋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音乐的语言骼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2)初听全曲出示乐曲标题并介绍乐段顺序:乐曲用引子、尾声及中间七个段落,描绘了春江的美景,请同学们初听时注意乐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每段音乐的结尾有什么时候特点?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是同一乐句,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调式与作品风格的关系,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启发、学飞传统民族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教师学生听辨主奏乐器“琵琶”的音色,并感受它的音乐形象及表现力。启发学生感受江中云、月的倒影及天水合人的意境。旋律进行中“八度音程”大跳,表现了不中云的倒影,颤音、波音描绘天水合一的意境。四、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第六课时一、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2、介绍中国打击乐器二、教学目标:1、参与音乐活动,体会两首乐曲的不同风格,增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了解及喜爱。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及对音乐的兴趣。3、感受乐曲,通过视唱或听唱来熟悉乐曲旋律,聆听中判断演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风格。4、了解两首乐曲表达的情境。三、教学重点:听辨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四、教学难点:如何分辨两种不同风格作品五、教学过程:1、欣赏《行街》《小放驴》。(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2)播放录音。(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介绍中国打击乐。(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3、欣赏《十番锣鼓》。(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2)播放录音。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第七课时一、教学内容: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三、教学过程:1、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