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知识结构第二课知识结构第三课知识结构第四课知识结构第五课知识结构第六课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农业(1)发展成就: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②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农具的革新。③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④玉米、番薯等作物的引进和棉花种植的推广。(2)经营方式或政策:①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②春秋时期出现自耕农经济,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③井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④租佃关系不断发展,明清时期普及全国。2.手工业(1)发展成就:①金属冶炼经历了从青铜冶炼到冶炼生铁和钢的飞跃,燃料也由使用煤发展到焦炭。②上古时代已学会养蚕缫丝,宋末元初以来,棉纺织业发展迅速。③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而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2)经营方式或政策:①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包括小农的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等。②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③明中后期,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3.商业(1)发展成就:①货币不断发展变化。②商人群体不断发展。③城市商业繁荣。④汉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兴盛。(2)经营方式或政策:①早期商业的发展,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②战国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清朝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4.认识(1)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态,创造出了长期领先世界的文明。(2)生产方式和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要想实现近代化,必须推翻封建制度。(4)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二、近代前夜的中西方形势中西方表现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经济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政策开展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鄙薄科学技术,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启蒙思想兴起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对外殖民扩张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要知识点3.评价(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3)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二、阻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的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把赚来的钱往往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观念因素:传统的观念和习俗。三、对海禁政策的认识1.含义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原因(1)根本原因:清朝前期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可以自供自给。(2)直接原因: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集聚力量抗清而危及其统治。3.影响(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①这种政策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②这种政策终究也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实行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相反却妨碍了中国发展,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古代经济三规律农业始终占主导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始终推行重农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