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练习课周长的计算教学内容:第61~62页,试一试、想想做做第4、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处于生活实际。2.会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集体订正家庭作业。提问:你是怎样得到大树干和碗口的周长的?多个学生汇报。2、谈话:我们已经会用绳子测量出一些物体的周长,我们也可以用另一些方法来得知图形的周长,大家想不想试一试?二、教学“试一试”。1、量一量、算一算。(1)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学生先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怎样做才能得出它们的周长?(2)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得出图形的周长的。①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并在每条边上标出量得的数据。②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板书:图1:5+4+3=12(厘米)图2:1+3+2+3=9(厘米)或2×3+1+2=9(厘米)三、完成“想想做做”。1、第4题。(1)让学生独立看题,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独立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2)全班交流:说一说算法,说说有什么不同的解决方法。板书:图1:5+5+6=16(厘米)或5×2+6=16(厘米)图2:3+3+3=9(厘米)或3×3=9(厘米)图3:3+4+3+4=14(厘米)或3×2+4×2=14(厘米)2、第5题。(1)读题后问: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重点理解第二种解法。(3)全班交流:①图1是什么图形?边长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周长?说说每个算式的含意。板书:图1:4+4+4+4=16(厘米)或4×2+4×2=16(厘米)……②图2是什么图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周长?说说每个算式的含意。板书:5+2+5+2=14(厘米)或5×2+2×2=14(厘米)……③图3是什么图形?各条边分别是多少?怎样算它的周长?说说每个算式的含意。板书:4+9+2+5+2+4=26(厘米)或4+4+9+9=26(厘米)……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补充:图1,长6厘米,宽2厘米。图2,边长5厘米。师:你能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独立完成并交流。四、全课总结: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吗?学生交流今天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