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导学案知识梳理一、秦统一六国(BC230—BC221)(一)统一的原因: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2、商鞅变法,使实力大增,为秦国奠定了兼并大国的坚实基础。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1)秦王嬴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2)嬴政锐意进取,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①让郑国修郑国渠,使关中成为沃土;②重用李斯等客卿。(3)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①重用并虚怀待尉缭;②重视韩非;③勇于认错,信任王翦。(二)统一的过程(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三)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二、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措施具体做法:(1)确定秦王专用名词:①皇帝;②朕;③玉玺;④创立皇帝制诏;⑤谕等;(2)确定皇位世袭;(3)王权至高无上1、政治上作用:增强了皇帝的权威性和独占性,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有利于巩固皇帝的统治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作用:(1)奠定中国二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2)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承认土地私有(下令“使黔首自实田”);作用: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2、经济上(2)鼓励耕织(3)奖励移民垦荒作用:新的货币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4)统一货币,度量衡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统一3、军事上(1)措施:①抗击匈奴②迁民戍边③筑起万里长城④开凿灵渠⑤南征百越⑥打通西南夷,开凿“五尺道”(2)作用:①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交通上(1)措施:①相继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②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2)作用:便于政令下达,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治。5、文化上(1)措施:①书同文字②焚书坑儒(2)影响: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6、其它:(1)法律上:颁布秦律(2)作用:内容详细、刑罚严酷、体现地主阶级意志、对后世法律制订有深远影响;(二)作用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起一套先进的制度、规范,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为此后2000多年的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中国树立起一座功在千秋的里程碑。三、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1)横征暴敛;(2)严刑酷法(3)焚书坑儒:①限制思想,摧残文化;②维护专制统治(4)修筑长城(征调过急):①百姓徭役增加,大量死亡,民怨沸腾②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5)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消耗大量钱财、挥霍无度)除此,还迁富豪、收兵器,求长生等等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四、评价秦始皇(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建设交通网道,大力开拓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他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对缔造和巩固大一统帝国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精力。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