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项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为小说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在把握课文整体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项链》作为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通过独具匠心的构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刻画了马蒂尔德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因此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与把握人物性格为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第一课时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并梳理、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本课时旨在品味语言,品读人物,即通过品读小说中有关马蒂尔德心理描写的精彩语段,分析马蒂尔德人物形象,并从中汲取精神财富。学情分析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文学感悟能力相对较好,有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利用网络等信息资源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并能通过自主文本阅读与先前的课堂学习,基本通过故事情节感知马蒂尔德性格特点,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仅停留在人物最鲜明的爱慕虚荣、追求富贵等负面特点上,忽略了人物性格中的闪光点,人物形象感受不丰满。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对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语段进行再阅读与品味思考,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深入感受人物性格中的丰富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感知有关马蒂尔德心理描写的语段,感受马蒂尔德丰富的内心活动,体会其性格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掌握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马蒂尔德的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发生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马蒂尔德的真假得失中悟人性,从中汲取精神财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知有关马蒂尔德心理描写的语段,感受马蒂尔德丰富的内心活动,体会其性格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启发式教学,掌握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马蒂尔德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发生的变化。1真假得失悟人性——马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活动1.上传小说主题解析及人物形象评价等教学资源至班级QQ群,布置学生完成自读任务。2.制作导学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思考: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个真相后她的内心想法是怎样的?每个小组续写一段马蒂尔德的内心独白,并发表在班级语文学习论坛上。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识人物——人物形象感知(5分钟)根据对故事情节的掌握,你对项链丢失前的马蒂尔德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是什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大屏幕展示:七个“梦想”接请柬的面部表情变化借项链的语言动作四个“陶醉”根据之前对故事内容的学习,归纳出最能体现马蒂尔德强烈虚荣心的经典场景,小组讨论发言。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回忆,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其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二、读人物——人物性格探究(15分钟)1.项链丢失后,马蒂尔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选取语段,引导学生品读有关马蒂尔德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其人物形象。各小组领取任务语段,讨论完毕后上台完成填空并进行展示。【大屏幕展示选取语段】(1)“她一下字显现出了英雄气概……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1.阅读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通过比较分析,体会人物变化,小组讨论发言并上台完成填空展示。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感受马蒂尔德丰富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随情节发展而发生的变化,锻炼学生阅读、思考与表达能力。2(2)“她懂得了家里的一切粗苯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3)“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4)“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去跟弗莱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完全可以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2.归纳并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3种人物内心独白。要求学生思考:哪一种内心独白符合马蒂尔德的性格发展?为什么?2.各小组就3种人独白进行讨论,思考哪一种最符合人物性格,并运用合理推理从小说中找出相关依据。2.引导学生通过再阅读感知人物性格,并通过合理想象与推理进行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