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电解原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的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活动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思维激活1799年,当意大利人发明了最原始的电池——伏打电池之后,电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不可思议,许多化学家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去进行各种尝试。1807年,当英国化学家戴维打破常规,将铂电极插入熔融的氢氧化钾并接通直流电源时,奇迹发生了,在阴极附近产生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随即形成紫色的火焰。随后他又用电解法相继发现了钠、钙、锶等元素,戴维也成为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通过电解法发现了活泼金属,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自学导引一、电解原理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1.现象:CuCl2溶液通电后,阴极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阳极上有气泡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2.电极反应:阳极:2Cl--2e-=Cl2↑;阴极:Cu2++2e-=Cu;总的电解反应为:思考题1CuCl2溶液在通电前后,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有何不同?答案通电前,溶液中的离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通电后,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即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uCl2=====电解Cu+Cl2↑。二、电解概念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三、电解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1.构成电解池的条件①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②形成闭合回路;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2.电解池的两极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思考题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质是什么?答案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也就是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名师解惑一、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二、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质溶液在通直流电进行电解时,对电解产物的判断,既要考虑阴、阳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又要考虑电极材料、离子浓度、溶液酸碱度等。判断电解产物首先要注意电极材料,其次要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为阴、阳两组离子,再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1.用惰性电极(Pt、Au、石墨)电解(1)电解过程中阳离子放电(氧化性)顺序:Ag+>Hg2+>Cu2+>H+>Pb2+>Sn2+>Fe2+>Zn2+>Al3+>Mg2+>Na+(2)阴离子放电(还原性)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如SO)>F-(3)常见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情况如下表:类型电极反应特点(惰性电极)实例电解对象电解质浓度pH电解质溶液复原需加物质电解水型阴极:4H++4e-=2H2↑阳极:4OH--4e-=2H2O+O2↑NaOH水增大增大水H2SO4水增大减小水Na2SO4水增大不变水电解电解质型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HCl电解质减小增大氯化氢CuCl2电解质减小—氯化铜放H2生碱型阴极:H2O放电,生成H2和碱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NaCl电解质和水生成新电解质增大氯化氢放O2生酸型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阳极:H2O放电生成O2和酸CuSO4电解质和水生成新电解质减小氧化铜[特别提醒]用惰性电极电解时,若要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至原状态,应遵循“缺什么加什么,缺多少加多少”的原则,一般加入阴极产物与阳极产物的化合物。2.活性金属电极作阳极金属电极作阳极,阳极反应总是金属电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即氧化反应。而阴极反应完全与用惰性电极电解溶液时的情况相同。如用铜棒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电极反应为:阳极:Cu-2e-=Cu2+阴极:2H++2e-=H2↑三、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阳极→电子流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电子流入→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以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为例: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CuCl2Cu+Cl2↑[特别提醒]若是水电离出的H+或OH-放电,合并求总反应式前,应将电极反应式中的H+或OH-放电写成水放电的形式,即将2H++2e-=H2↑改成2H2O+2e-=H2↑+2OH-,将4OH--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