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思考:•文章题目能不能换成《阿长的故事》或《记我的保姆阿长》?•不能。课文专门把《山海经》提出来,是通过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来突出表现阿长的善良、爱孩子。“我”对她从前面的不佩服到后来的觉得她有神力,可见此事非同一般,在孩子心中有重大意义。•在作者后来的记忆中,阿长是和自己的第一本绘画的小书联系在一起的,是最美好的回忆,令人难忘,常常思念。可以想象到,没有买《山海经》这件事,她是注定不会挤进鲁迅的思念里去的。所以《阿长与〈山海经〉》最为贴切。《山海经》影印图《山海经》影印图•《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里面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它是中国最远古的一部神圣怪异宝典,是富有伟大的想象力的上古奇幻全书。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返回上页下页返回上页下页袋子似的帝江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返回上页下页《山海经》其他插图骄虫泰山计蒙返回上页下页•在祖叔那里知道此书后,生活便有了不同的意义了。他着迷了。•谁能用一个词来表现他当时的急切心情呢?•课文用了“渴慕”一词来表现他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山海经》在儿童心里的地位之高。精彩点击、品味语言•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后半部分。•品析下面句子:要求学会抓关键句,并按常规要求,细加咀嚼,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悟。达到了解人物形象和感情、了解作者感情和思路、读出自己感受和感情的学习目的。过一会我请同学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提示:可从字词、修辞、描写、句子含义和文章写法等多方面欣赏。品析句子,学会抓关键句。•小知识:•关键句: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义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谊,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品析句子1、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连……也……”强调我着迷了、天天唠叨、日思夜想,以至知道这事的人很多。“但……也……”表现了对她的态度,不抱希望。也是映衬后文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神力”。品析句子1、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改成“大概是我说多了,阿长也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我就对她说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品析句子•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语言描写。•“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在她的知识范围内是不能发现自己这种错误的。作者这样写,不但富有情趣,更强调了阿长不识字,却做到了识字的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强调她的“伟大的神力”请同学们想象她买书的经过请同学们想象她买书的经过能想象的到,阿长跑了一个又一个书店去找《山海经》。谁能用一个词表示她买来这本书很不易?请一位同学读这句话,看能不能读出人物当时的情绪状态。一会请其他同学评价。感叹号改为句号如何?“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试读,再读。评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