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究科学备考——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罗田一中王旭华二、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的谋划与研究三、我们的困惑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文综历史试题分析一、分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趋向(一)(一)知识点分布与总体评价(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政治模块分值经济模块分值文化模块分值总分中国史24、29;412027、28、311225、26、30;403769世界史32、33834、358402541选修选一:魏晋法律改革;选二:清预备立宪;选三:核不扩散;选四:对包拯的认识与评价15解读:通史角度:偏重中国史,特别是古代、近代比例最大,共八道题,现代史有两道题。世界史相对较少,但古代、近代、现代都有涉及。模块角度:14年高考文化模块唱主角,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在必修试题中占37分,如果学生选修题选择选一或选四,那么整卷中国古代史分数将超过一半以上。总体评价: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平和的命题材料中蕴含了贯通古今的历史观,选择题思维含量及难度不比13年小,大题难度较13年下降不少。11、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成为命题永恒的基调、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成为命题永恒的基调(二)考查方向(二)考查方向(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1)准确的时空观念第31题:需要明确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时间点第34题:要清楚苏联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时间、内容和影响第40题:同一时期的宋应星和牛顿比较11、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成为命题永恒的基调、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成为命题永恒的基调(二)考查方向(二)考查方向(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2)历史证据意识——选择题的“这表明”第27题:清初对外贸易。第29题:梁启超上书。第41题:“1960年历史教材目录”明显抹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帮助。11、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成为命题永恒的基、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成为命题永恒的基调调(二)考查方向(二)考查方向(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3)回归历史现场第32题:古代雅典的“自杀问题”。第34题:古代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问题。2014年全国Ⅰ卷第24、25、26、32、33、35侧重考查文明史观;27、28、29、30、31、34考查近代化史观,40、41涉及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2.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二)考查方向(二)考查方向(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二)考查方向(二)考查方向(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33、必修模块、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交叉成、必修模块、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交叉成为命题重要的关注点为命题重要的关注点第40题:宋应星、牛顿涉及: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二)考查方向(二)考查方向(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44、、41题是“试验田”,今后还会变,但方向不变,即能力考查不变,可能会突出政史地结合。55、图文转换成为命题不可缺少的“点缀”,、图文转换成为命题不可缺少的“点缀”,“左图右史”,突出史地的结合,今后类似的高考命题还会不断出现,材料还可能会多种多样,也可能会出现政史地的结合。11、持续关注社会转型问题。、持续关注社会转型问题。22、重点关注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民生问题。33、特别关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问题。、特别关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问题。44、高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各因素、高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各因素交互作用问题。交互作用问题。(三)命题热点(三)命题热点二、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的谋划与研究1,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的进度安排复习进度安排:(1)一轮复习:2014.7~2015.1月中(2)二轮复习:2015.1月中~2015.4月初(3)三轮复习及考前指导:2015.4月初~2015.6.6高考考什么:考点(“说明”之“考试范围”)高考考过什么:历年高考真题(近五年)高考钟情什么:高频考点(说明:没有出现过考点不一定不考,不能放松)高考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