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洋务派官僚郭嵩焘的改良思想五、洋务派官僚郭嵩焘的改良思想11、郭嵩焘简介、郭嵩焘简介郭(郭(1818—1891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养知先生。早年游学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养知先生。早年游学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刘蓉相交往。刘蓉相交往。18371837年中举,年中举,18471847年中进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丁父母忧回籍。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丁父母忧回籍。18185353年初随曾国藩办团练,被派赴南昌与太年初随曾国藩办团练,被派赴南昌与太平军作战,曾向江忠源建议办水师抗击太平军作战,曾向江忠源建议办水师抗击太平军,后曾国藩注重湘军水师,实由郭发平军,后曾国藩注重湘军水师,实由郭发其端。其端。18571857年授翰林院编修,年授翰林院编修,18581858年入年入直上书房。直上书房。18591859年英法联军侵犯大沽年英法联军侵犯大沽时,派赴天津协助僧格林沁,议不合,时,派赴天津协助僧格林沁,议不合,辞职,辞职,18621862年改授苏松粮储道,迁两年改授苏松粮储道,迁两准盐运使。准盐运使。18631863年升广东巡抚,后与年升广东巡抚,后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被黜;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被黜;18751875年授年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在总理衙门上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行走。18761876年被派赴英国对“马嘉理案”表年被派赴英国对“马嘉理案”表示惋惜,并首任驻英公使,示惋惜,并首任驻英公使,18781878年兼年兼驻法公使,驻法公使,18791879年以病辞归。主张学年以病辞归。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办铁路、开矿山,整顿习西方科技,办铁路、开矿山,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遭顽固派内务,“以立富强之基”,遭顽固派猛烈攻击,生平著述大半散佚,存者猛烈攻击,生平著述大半散佚,存者有《礼记质疑》、《大学质疑》、有《礼记质疑》、《大学质疑》、《中庸质疑》、《使西纪程》、《养《中庸质疑》、《使西纪程》、《养知书屋遗集》及诗集、奏书等。知书屋遗集》及诗集、奏书等。郭个性鲜明,外貌温恂,思想活跃,郭个性鲜明,外貌温恂,思想活跃,既富进取心,又傲慢自负,经常言既富进取心,又傲慢自负,经常言语伤人,不易与人合作。故其思想语伤人,不易与人合作。故其思想不易宣传出去,亦不被人理解,孤不易宣传出去,亦不被人理解,孤独寂寞。有此种性格的人,得志则独寂寞。有此种性格的人,得志则“卓厉风发,纵横如意”,不得志“卓厉风发,纵横如意”,不得志则“狂狷若流”,不满现实,在政则“狂狷若流”,不满现实,在政治上成为反对派。治上成为反对派。曾国藩颇知其人,当李鸿章欲推荐曾国藩颇知其人,当李鸿章欲推荐郭在江苏任官时,曾国藩便表示反郭在江苏任官时,曾国藩便表示反对说:“筠公芬芳悱恻(内心悲苦,对说:“筠公芬芳悱恻(内心悲苦,爱好批评时政,不满现实),著述爱好批评时政,不满现实),著述之才,非繁剧之才”。之才,非繁剧之才”。22、郭嵩焘的外交思想、郭嵩焘的外交思想我们可以用“情”、“势”、“理”我们可以用“情”、“势”、“理”三字概括了郭嵩焘的对外关系理论。三字概括了郭嵩焘的对外关系理论。“理”在郭嵩焘看来就是处理对外关“理”在郭嵩焘看来就是处理对外关系应有的基本态度,“情”则是处理系应有的基本态度,“情”则是处理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势”又是处理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势”又是处理对外关系的策略方针。对外关系的策略方针。所谓“情”就是要考求洋所谓“情”就是要考求洋情。而考求洋情有三个要点:情。而考求洋情有三个要点:第一、设立专门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对第一、设立专门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对外夷要通其情伪。外夷要通其情伪。郭嵩焘认为,要和洋人打交道,就郭嵩焘认为,要和洋人打交道,就先要了解洋人在想什么。他说:“欲制御先要了解洋人在想什么。他说:“欲制御远夷,必务疏通其情;要通晓夷情,必熟远夷,必务疏通其情;要通晓夷情,必熟悉其语言文字。”而当时的中国却根本没悉其语言文字。”而当时的中国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