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3年终端考试题简析1、考试的大多数内容来自教材。2、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语文考试的重点。3、52分的基础题里有13分的开放题,18分的阅读题里有7分是开放题。语文考试题越来越趋向开放。4、试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复习建议:1、立足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根本。2、强化基础积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3、找准本班学生的薄弱点,对症下药二、每位教师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三、全县小学语文复习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5月初-5月底):单元复习,全面回顾教材,系统梳理,夯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对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复习,强化知识点、进行单元过关训练,层层夯实、步步为营。扎实培养基本技能。三、全县小学语文复习时间安排第二轮复习(6月初-6月中旬):专题复习,归类训练。第三轮复习(6月下旬到考前):综合检测,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四、三轮复习的基本方法第一轮复习:复习教材1、对12册教材中需要背诵的古诗进行归纳,便于学生记忆,又不会遗漏。(要求每个学生均能背诵,默写)第一轮复习:复习教材2、对12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的内容进行归纳。(要求每个学生均能背诵。)3、从四年级开始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学生必须会写。4、检查学生对9—12册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的记忆情况。第一轮复习:复习教材5、课文的复习(9—12册的一些精读课文)①内容要点归类。②人物特点归类。③文学常识归类。④表达方法归类。第一轮复习:复习教材6、紧扣(9—12册)精读文本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次学习读写的方法。第二轮复习:归类复习第一部分习作一、相关要求:1、整体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修改的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作文条理性方面提出了“能根据习作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第二轮复习:归类复习第一部分习作一、相关要求:2、把握教材。现行小学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记实作文,包括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二是想象作文;三是应用文,包括书信、日记、建议书、通知、留言条、请假条等。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考虑作文复习。第二轮复习:归类复习第一部分习作一、相关要求:3、是要有计划性。一是作文复习的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作文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根据复习总体目标及学生作文能力的状况合理安排。二是作文复习的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先安排单项复习,然后再相对集中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复习训练。三是每节课的作文复习要有计划性。每节课复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复习?要认真做好作文复习教学。作文的一般过程1、审题2、立意3、构思4、选材5、拟提纲6、写作7、修改二、复习策略(一)审题1、把题目默读几遍,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2、看一看题目对文章写作对象和体裁有什么要求3、审一审进一步明确题目的选材范围。4、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二)立意作文的中心是一篇作文的灵魂,是作者作文的目的。作者总是怀着一定的意图去写作文的,在这篇作文要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志;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在下笔之前就应该心里有数。作文的中心明确,作文的选材就有了依据,一切行文安排都是为了中心服务的。(三)构思小学作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给材料作文:包括仿写型、扩写型、所写型、改写型、续写型和自拟题型。(2)限范围作文: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3)想象性作文:包括想象自己的未来,想象未来世界,想象未来事物,想象未来生活图景等科幻、科普作文。(4)应用文:包括书信、建议书、请假条、通知等。(5)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是自己选择材料,自己确定中心、自己确定体裁、自己拟定题目的一种自由度较大的作文形式。(四)选择材料(1)选择亲身经历的,(2)要选择体现真情实感的。(3)要选择典型的,新颖的材料。(五)拟好提纲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