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海南华侨中学夏慧菁高三复习指导课: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思想内容一、看一看,题型准2010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题型:新课标卷(海南卷):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辽宁卷: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011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题型:新课标卷(海南卷):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江苏卷:(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歌思想内容设题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提问变体: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某句诗型提问方式:请赏析某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词的某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分析全诗型二、忆一忆,类别显(抚今追昔,怀古伤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羁旅漂泊,思亲思乡)(热爱自然,怡然闲适)(离愁别绪,别后思念)(杀敌报国,思乡念亲)(借物抒怀,托物言志)(青春易逝,思夫怨别)1、怀古咏史诗2、写景抒情诗3、羁旅思乡诗4、山水田园诗5、送别抒怀诗6、边塞征战诗7、咏物言志诗8、闺情宫怨诗【2011年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三、读一读,方法明1、根据诗题中的“怀古”二字以及注释②对“消魂”的解说理解,可初步判定该诗表现的是怀古伤今的哀情。2、根据注释①可知周朴为晚唐诗人,根据诗人所处时代可做合理的延伸。如:晚唐时期,唐王朝国势日衰,诗人作诗所抒之怀,大多应是对此现状的一种感伤。3、结合诗歌中荒郊、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意象,确定诗歌所写为凄凉败落之景,由此可判断诗人借此所抒发的应该是一种感伤之情。4、尾联直接抒情之词“不堪回首”“思”,可见诗人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对历史上强秦的怀想而生发的一种低沉、落寞之情。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分析:初步了解:诗歌题目诗人和时代注释深层理解:意象、意境直接抒情的字词句读诗方法: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可见之物。四、做一做,表达清(一)分析某句诗型问:诗的最后一联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①尾联“叹息”直抒胸臆,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2分)②再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诗人睡醒思茶,却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顿感寂寞惆怅。(2分)(二)分析全诗型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可见之物。①前六句借景抒情,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1分)诗人写居室周围小路横斜,绿荫环绕,白鹭悠然,安详不惊,绿草丛中,蛙鸣处处,营造出一幅“幽居初夏”的幽美景色,由此抒发诗人的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直抒胸臆,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1分)再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诗人睡醒思茶,却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顿感寂寞惆怅。(2分)参考答案:答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