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龙山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1—3题。1.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B.地形差异C.大气环流的差异D.白昼时间的差异2.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B.纬度低,降水多C.纬度低,气温高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3.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读某大洲(局部)图,回答4—5题。4.与甲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首都B.泰姬陵所在城市C.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城市D.闻名于世的影都好莱坞所在城市5.最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读右面两海峡图,分析完成6-8小题6、甲海峡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A.石油B.渔业资源C.棉花D.劳动力资源7、乙海峡两岸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8、甲、乙两海峡同处在回归线附近,气候却明显不同,其原因是A.乙处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B.分别位于大陆东西岸C.分别受暖流和寒流影响D.分别位于沿海和内陆下图是68°N某地在一天内太阳高度和该地某河流量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9~11题9.由图中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地下水B.冰雪融水C.湖泊水D.雨水10.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一般都是主要的农耕区,但是该河流下游却几乎没有农业,其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不足B.气候寒冷C.远离消费市场D.种植技术落后1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90°E,0°B.150°E,18°NC.90°E,18°ND.120°E,0012.著名历史学家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A.唐宋时期B.先秦时期C.宋元时期D.秦汉时期13.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14.《世纪末的忧思》提到:“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薰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还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到处汽笛喧嚣,马达轰鸣②国内市场繁荣,商品丰富③城市劳动力经常性过剩,工人大量失业④贫富悬殊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流行甲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6.14—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并引发了商业革命,其突出表现是A.欧洲手工工场的兴起B.世界五大洲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涌入欧洲D.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17.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C.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18.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