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第二课时学习课文一、导入新课:你们听过《我爱北京天门》那首歌吗?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畅游紫禁城。同时也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了解一下虚拟世界吧!看看作者笔下虚拟世界的神奇。二、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现在为什么不能在故宫里骑自行车?2、“我”是如何畅游“紫禁城”的?3、简述虚拟技术的发展过程。4、虚拟技术有什么作用?5、虚拟技术为什么用来学习驾驶汽车?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三、串讲课文1、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紫禁城的大概情况。(1)注意文中介绍紫禁城的方法。(2)强调紫禁城无法骑车,和下文作一对比。(3)句型学习:“不仅……,而且……”这一句型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例如:①艾里不仅工作认真,而且性格也很好。②古丽不仅会唱歌,而且舞也跳的特别好。2、第二段(第2~4自然段)通过亲身感受,介绍了什么是虚拟技术。(1)作者畅游紫禁城用了“跨过、再过、一眨眼上了”等一系列方位词描述了这一虚拟过程。(2)作者的心理得意、又惊喜又惋惜、惊慌。(3)虚拟技术的提出:是由美国的拉尼尔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研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传统计算机模拟更好地方法。(提示:文中虽然没有细说虚拟技术的概念、原理等,但通过具体的例子——“我”畅游紫禁城这一过程来提出虚拟技术,容易让读者明白,言简意赅地指出这一技术,让读者有个大致的了解。这一部分的讲解不要刻意去研究或讨论什么是虚拟技术,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即可)(4)学习句型:“要不是……还”。这一句型表示假设条件句。例如:①要不要你提醒,我还想不起来呢。②要不是放长假,我还回不去呢。3、第三段(第5~8自然段)叙述虚拟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其前景。(1)注意叙述的时间顺序(2)注意虚拟技术发展到各个阶段的描述(3)作者为什么要举开车的例子?(引导学生对虚拟技术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四、课文小结《骑车畅游紫禁城》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借助虚拟技术畅游了紫禁城,向我们介绍了虚拟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