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1》教案第26课时时间2016年11月6日主备人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教学重难点: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解决办法:简图示意,在充分把握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板块构造运动学说的阅读及理解、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形象地描绘出来;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一是①________作用,二是②________作用。2.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③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和⑥________等。3.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⑦__________。(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破坏、⑧________和⑨________等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⑩____________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⑪________带分割成⑫____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⑬________状态。板块运动是⑭____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2)六大板块名称:⑮____________板块、⑯__________板块、⑰____________板块、⑱__________板块、⑲________板块、⑳____________板块,除○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3)板块运动结果:○______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________或○________,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孤,在陆地板块内部○________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________,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探究材料】据科学家计算:两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一共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现在只有8844.43米;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按这样的速度,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和深度基本未变。1.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2.有人说外力作用是地球表面的雕刻师,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3.“坚如泰山”、“稳如磐石”是否符合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典例巩固】1.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A.地质作用B.地壳运动C.地质构造D.变质作用2.下列各选项中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②地表形态的变化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③背斜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因而易被侵蚀成谷地④背斜常形成储油构造,向斜常形成储水构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地处A.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D.亚欧、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达标检测:英才园地,课时作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