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合体2010届高三12月联考文科综合2009、1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两卷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将考号写在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日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此回答第1题。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日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第2-4题。2.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B.有东南流向西北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3.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A.气旋活动B.“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4.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甲24°45’2.02H乙40°28’1.18H丙35°21’1.14H丁26°36’1.86H(米)5.读右图,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右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7.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处布局的是A.印刷厂B.自来水厂C.化肥厂D.服装厂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下图完成8~9题。8.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9.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D.地形因素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随后得到不断发展,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0~11题。10.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11.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A.原料、燃料丰富B.位置优越,国内市场广大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12.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1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实行科举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设置“中书门下”机构14.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