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案例分析哈53中蔡玮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课堂带来的弊端逐渐暴露在我们面前。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这样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课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有意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讲、多练,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涨,甚至有人还提出让“老师赶紧讲吧,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究底可能有两个原因:1.给学生下放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够不到。2.知识点枯燥,学生没有兴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在新课引入使用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上使用可以很好地衔接课堂内容、在探究时使用让学生更乐于找出多种试验方法。所以情境创设是我们营造一个活跃、和谐、民主课堂的很好的手段。在这里我主要通过新课引入的一些案例探讨如何应用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案例一》在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靶子):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个特殊的射击比赛,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器材:激光笔、平面镜。比赛规则:利用激光笔照在平面镜上,想办法把反射光线用最短的时间照入靶心,第一个射入靶心的同学获胜!生:(踊跃参加、进行比赛)师:(为获胜学生颁奖)大奖你拿到手了,那你能不能说说其中有什么道理?你是用什么方法获胜的?生:利用光线反射时的规律。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生:……..不知道。师:那大家想不想获胜?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光是如何发生反射的。学完后在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热情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会对反射定律进行深入思考,以便于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案例二》在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教师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按照物质所处的状态可以分成固态、液态、气态,但是有几种物质不太好划分。火属于什么状态?闪电属于什么状态?果冻属于什么状态?人属于什么状态…基于在活动中发现的一系列生成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是不是除了三态之外还有别的物态呢?动手查出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把学生从常规的认识带入更深入的思考。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属于三态之列吗?还有没有新的物态?如果有都是什么状态呢?再通过网上资料的查询很容易就可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了。《案例三》在八年级上册《密度应用讨论交流会》师:老师昨天在商店里买了一个大金戒指,但是不知道是真是假,你能不能通过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帮老师验证一下?生:(讨论)可以先用天评测质量,然后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密度大小,然后和金的密度相比较。师:这个方法非常好,但是如果研究的物体体积很大例如铅球不能用量筒测量又该怎么办呢?你能否设计实验验证铅球是用铅制成的吗?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抛砖引玉的效果,以基础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对特殊测量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使课堂内容的难度逐步加深,使学生融入课堂研究中,开拓思路、发散思维。使课堂研究具有实效性!《案例四》在九年级上册《比热容》展示天气预报数据。师:老师昨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各地区的气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内陆地区早晚温差大,沿海地区早晚温差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活中有哪些实例与此现象相像?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置的情境直奔主题,切中要害。使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之中。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还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从不断地实践体会中总结方法,把情境创设应用到恰当的地方,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容易融入课堂之中,为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而努力。如何利用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案例分析哈53中蔡玮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