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本文。•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内容。•3.当堂训练,积累掌握文中重点词句。读准字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yáoqiǎngyuèxiàozhǎng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由诵读自由诵读文意疏通文意疏通(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注释,将组内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翻译原则:逐字译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增添删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即使吃,品尝表否定:不代:它的甘美好处最好的道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所以教学困难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知道了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反省自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所以说教人所以说,教学与学习是相互促进。《兑命》说:“教育别人就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说相互促进表推测,大概学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学习教学字词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拓展提升《礼记·学记》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5、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合作探究1、文章如果压缩成一句话,你会保留哪句?教学相长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问题探讨,分析文意•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明确: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观点。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分析课文第二层: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这一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明确: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明确: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小结•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出“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