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维纳斯希腊是众神的故乡,你认识下面的人物吗?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含义: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2、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2)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中心地位日益突出);(4)公元前600年开始出现的自然哲学家们奠定了思想基础。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和主张(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安提丰(2)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关注人性、人与人、人与社会)起初,普罗泰格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2、苏格拉底的主张(1)“知识即是美德”(1)知识是美德的共性,是所有美德中共有的东西,任何一种美德都不能离开知识而存在(2)“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3)完美的“人”应具备的条件: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2)“美德由教育而来”,强调教育的重要。3、苏格拉底主张的影响(1)它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2)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其教育思想对于后世人们重视教育的作用,以及重视教育对于美德的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思考?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1、主张的不同点2、相似之处第一、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二、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第三、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四、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生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柏拉图其人也译为:帕拉图拼音:Bólātú英译:Plato希腊语: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