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自信自主合作探究学案导学助你成功主备:七语组课题:21、诗词五首第2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每首诗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反复吟咏,背诵积累。3、赏析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积累背诵诗词。【学习难点】欣赏体会诗歌意蕴。【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春望》这首诗选自《杜工部集》,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沦陷的长安,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度过了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描写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鉴赏诗歌《春望》,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首联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2)颔联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3)颈联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4)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5)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1、朗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把握意境,了解主题。第2课时【导学目标】1、把握每首诗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反复吟咏,背诵积累。3、赏析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重点】积累背诵诗词。【导学难点】欣赏体会诗歌意蕴。【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5分钟)1、复习检查抽查学生的诗词背诵情况。2、学生朗读作者简介,勾划重点信息。3、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导学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过渡:一首好诗,就是一幅感人的画,是一首真情的歌。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三首诗歌,没有哪一首诗不是饱含真情。今天,让我们走进三位诗人创造的特别意境中,感受他们深刻的情感。2、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小组交流讨论。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点评补充。4、教师归纳小结(课件显示小结内容)【导学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20分钟)1、过渡:在唐朝著名诗人中,我们知道浪漫主义诗派代表李白,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圣杜甫,那大家知道边塞诗派代表有谁吗?对,有岑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1七年级语文下自信自主合作探究学案导学助你成功主备:七语组(1)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2)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