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副总理在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马凯副总理在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18日,录音稿)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是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通过总结交流,以会代训,进一步推动《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组织实施好物联网的10个专项行动计划。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世界产业格局重构的重要推动力。加快物联网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稳增长、扩内需、调机构。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时期,物联网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的应用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壮大,物联网的加快发展也必将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国内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物联网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带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公共服务改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三是有利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物联网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美、欧、日、韩等国都在加速布局,谋求抢占竞争制高点。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就有可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谋得第1页共7页先机,占据主动,引领世界产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物联网更好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物联网、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方面赶上和引领世界产业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1年,把物联网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出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物联网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编制了10个专项行动计划。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物联网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配套,财税政策、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对物联网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服务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至2012年的3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可能也要超过5000亿)。二是技术研发成果显著。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高性能红外智能气体传感器开始量产,国产基于ipv6的传感网网关进入规模应用,我国主导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技术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通过。三是应用示范蓬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项目,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保健、安防、电网等领域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四是产业集聚效益凸显。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第2页共7页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并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无锡、杭州、重庆、深圳等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3年,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拥有企业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