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国际歌》赏析•《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据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跨越草地极其艰难困苦的时刻,红军战士搀连臂膀唱响了《国际歌》,顿刻精神鼓舞,增添了无穷力量,最终跨越了生死地,踏上革命胜利的道路。我不相信这个镜头是臆造,应当说共产党革命取得成功,确实是《国际歌》给红军战士以无穷的力量。《国际歌》是穷人的歌,是无产者的歌,是穷人的呐喊,是无产者的倾诉,代表着受压迫心声。•那么,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回答4)英特纳雄耐尔•英特纳雄耐尔,即英文international源于法语的internationale,国际的意思;“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的音译,也译作英特雄耐纳尔。在《国际歌》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英特纳雄耐尔”,外文的音译为“共产主义”。《国际歌》中唱道:“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这个口号的提出,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在极端黑暗的法国巴黎,血雨腥风中掀起了狂飙,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了。然而,它仅仅战斗了72天。巴黎公社战士的热血,激怒了一位名叫欧仁•鲍狄埃的青年诗人,他流着泪水从地上爬起来,用战友的鲜血写出了悲壮的《国际歌》词。1888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马赛曲)。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3.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目标3•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教学难点:•把握“评传”注重学术评价,理论色彩浓,材料严谨的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程类型:公开课传主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月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课堂讨论题: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两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示:一是为了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