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一年一度、瓢2.认识本课中的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的6个生字,分别为:互、祥、桶、吉、祥、如。3.通过亲身表演体验,初步感受到泼水节的快乐。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语言简洁,内容生动有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傣族人民泼水的快乐。二年级的孩子还停留在形象感知的层面,纯粹的讲解不可能让从未参加过泼水节的孩子产生对文本的共鸣。如何让孩子在欢快有趣的氛围中既体会到泼水的快乐,又顺利完成生字教学的任务呢?1.以儿童的经验为源。即充分利用儿童既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架设已有经验与新知的桥梁。10个生字的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要内容,并能会认绿色通道内的5个字。2.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即立足儿童的学习基础,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力求问题由儿童而生,策略为儿童而用,疑难被儿童所解。教学过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趣味导入小朋友,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游览了热闹的青海湖鸟岛,走进了美丽的台湾蝴蝶谷。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它在我们祖国的云南。(出示课件)瞧!那里四季如春,满目都是绿树。2.读图识字(1)谁能把这个美丽的地方的美丽的名字给读好?(生读)(2)(欣赏凤凰花图片)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花的名字?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熟悉第一自然段过渡:这泼水节很独特,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又有多欢乐呢?答案就藏在课文里。(1)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①(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小朋友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这里面有2个词,刚才看图片时已经认识了。现在你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准确!谁来试一试?②这里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家说是什么族?(傣族)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课文中哪个词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一度)你愿意来读读这段话吗?③学着这个小老师的样子一起读一读。1.揭示课题过渡:傣族人民究竟是怎么过节的呢?老师带你们到现场看一看。(1)播放泼水的动画(2)师生齐写课题(3)识字“泼”①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预设1: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个发预设2:把水泼到头发上就是泼。②生自己书空“泼”字设计意图:【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依靠图片把认字和识字有效结合,将枯燥的生字教学赋予生活的活力。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识得二类字:凤凰、西双版纳。以及一个生字:泼】2.细品第二自然段(1)指读第二自然段(2)找出2句具体描绘泼水画面的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脸上笑开了花。”(3)直观演示,联系识字①小朋友,你们知道“灌”是什么动作吗?学给老师看看。②学生上台演示③傣族人民是用什么灌水的呢?(出示课件:瓢)瓢的右半部分是什么字?知道为什么是瓜字旁吗?④傣族人民除了用瓢,还会用哪些盛水的东西?预设1:盆预设2:桶⑤分析“桶”和“瓢”的字形,传授识字方法瓢是用瓜做的,那桶呢?(木头)难怪桶的左半部分是?(生接:木字旁)总结:小朋友可以经常用联系事物的方法记住生字。设计意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亲身演示“灌”的动作,无水胜有水的清凉之感将会刻印在孩子的感知中。在生字教学中,我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出发点,以瓢的字形特点一触而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积累】(4)学习运用搭配①我们来加一加表示动作的词。出示:()着桶、()着盆、()着瓢。②加上动作读一读。③课堂表演泼水画面(5)情感朗读①玩得开心吗?带着这份高兴的心情再来回味一下刚刚热闹的场面。谁来读?②生自主评价③齐读:让我们一起传递这份快乐,高兴地读一读。(6)识字用字①导读:傣族人民就是像大家刚刚那样,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着盆向你身上泼,这就叫:(生接:互相泼水)板书:互相泼水②分析“互”的字理古人是根据这样的意思来创造这个字的:上下是2根木棍,中间像2根紧紧缠绕的麻线,表示这2者之间是有联系的。③分析字形和结构.你知道它的部首是什么吗?(横)我们在这册书的练习2就学到了,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