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背景:19世纪4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发展遭到冲击和破坏,社会矛盾和名族危机加重,中国各阶层都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开始面向世界、思考和探索中国的振兴强国之路,主张改变现状、学习西方。思想地位:开明地主阶级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成就:著《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地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著作:《天演论》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建筑业:詹天佑——京张铁路(1905年~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科技化学:侯德榜作品:《制碱》成就:“侯氏制碱法”——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了贡献原因:旧的教育制度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开始: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教育:废科举过程跨越:戊戌变法时期,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兴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影响: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形成: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影响: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培养了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文学郭沫若:《屈原》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文化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绘画:徐悲鸿《愚公移山》,画马艺术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洗星海《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