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一背学习目标:1.理解诗词含义、把握诗歌节奏韵律。2.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3.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感。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写诗,这首诗属于乐府诗。《行路难》诗歌体裁: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分界线,汉乐府诗属于古体诗,诗歌形式多自由。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其“诗仙”,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迈,清新,飘逸。李白一生一“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次从政都失败,但他为之奋斗的一生,可以用屈原的名句来形容,“虽九死而其犹未悔”。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再读诗歌要求: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含义再读诗歌要求:把握诗歌情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永王幕僚失败流放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李白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经历“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这组诗。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这句诗,用了______(写法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__________情感。赏析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欢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同“值”,价值的意思。食器精美:“金樽”、“玉盘”酒肴珍奇:“清酒”、“珍羞”酒菜珍贵:“斗十千”、“直万钱”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夸张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苦闷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那几个动词可以体现作者的心情?停、投、拔、顾。这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极度苦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空闲的时候。忽复:忽然又。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后被重用,助周灭商;伊尹——受命于商汤助商灭夏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愿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失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表现了心中的愤懑。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表现了内心的焦虑。3、标点符号,前面是强烈的感叹,感叹行路之难,后面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4、短句的运用,节奏短促,简短有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奋发用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诗人的感情欢乐苦闷希望失望奋发宴停想实感酒很好,李白一闻就知道。菜很贵,李白一看就明了。“太白兄,保重。”友人端着酒前来。铮铮铁骨的好汉子也湿了眼眶.......改写《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