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括号的混合计算教案设计卓基小学——郑德飞教学目标:1.引导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说出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13-8+4=(2)13-(8+4)=2.提出问题。(1)观察题中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序和结果却不同呢?二、引入新课: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课题: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教学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例3第一题:7×(7-5)。(2)鼓励学生试着用脱式独立计算,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后汇报)(3)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方法一:7×(7-5)=7×2=14方法二:7×(7-5)=49-5=44(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正确,哪种方法错误?为什么?(学生观察比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预设:生1: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一年级就学过,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生2: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而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5)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混合算式,要注意什么?(学生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生:要注意题中有没有小括号,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小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6)教师进行示范并板书。7×(7-5)↓=7×2=14三、课堂小结: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与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四、课堂作业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