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五十八中学语文组教学设计课题《赤壁赋》(第四课时)主备人宗伟审核人备课时间教师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文言基础知识2、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过程与方法:诵读吟咏法讨论鉴赏法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文文言基础知识难点: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自学提纲熟读课文品读文章研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问:(1)作者因何而乐?从哪可以看出?明确“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进一步阐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学生翻译。(2)你喜欢哪几句?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形容风的清爽宜人,“徐”描绘清风微微吹拂,“不兴”描写了水波的平静,八个字句画出安谧的画面,给人无限美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写出月亮升起,慢慢移动的形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1)本段是否全在写“乐”呢?通过饮洒唱歌,表现感情由乐而悲的变化过程(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的悲伤呢?(齐读,歌词找人翻译)明确歌词的内容,客人呜咽的箫声,都传达出浓重在幽怨悲凉的情调,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3)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过渡转折。(承上起下)3、指名读第二段提问: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是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的?明确:“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在赤壁又联想致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联想到那些英雄人物早已风流云散,因而发出人生短促的哀叹,这正是悲的根源。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坎坷,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哀的啊。“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一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4、分组朗读第四段。提问: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的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问:据此,作者寻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是“清风”和“明月”。作者从大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寄托。5、指名朗读第五段,问:苏子与客的情绪怎样?明确:“喜”从“客喜而笑”可以看出,情感转悲为喜。拓展:苏轼是很会排遣苦闷和忧愁的,如在《水调歌头》中,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排遣中秋之思念亲人的离苦(学生齐唱下阙)教师个案导学备注写景----抒情----议论乐------悲-------乐检验导学案课堂训练板书设计写景----抒情----议论乐------悲-------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