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杜牧诗三首杜牧,字牧之。是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在文学思想方面主张文章须有充实的内容,反对追求形式的文风。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放旷不羁。杜牧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脍炙人口。过华清官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无人知”意思是什么?有什么意味?“无人知”是指外人不知道,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2.“一骑红尘妃子笑”采用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效果?对比,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形成对比。更形象、更强烈地突出贵妃的恃宠而骄和皇帝的荒淫好色。3.请分析整首诗的立意与表现方法。立意: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酿成安史之乱的不满和批判。表现方法: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在冷静的描绘中隐含诗人强烈地爱憎。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文宗开成四年年,杜牧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乌江亭,又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时,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战争的胜败难以预料,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立意:批评项羽不能忍辱负重奋发图强。表现方法: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