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今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看、听、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通过看书和自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学习教材中描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而应该配合老师积极思维,注意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听课情况,再次认真阅读课本,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看、听、练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着重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层深入,使学生逐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新课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物理概念,怎样引入物理概念。对于物理量要理解它的物理意义,明确它的定义式和决定式,是矢量还是标量,单位是如何规定的。对于物理规律要明确它的适用范围,掌握并理解它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对于数学表达式要分清是代数式还是矢量式。三、示范引路、检查督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解决实际问题是巩固和检查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习物理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1.示范引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学中要注意以例题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分析与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概念,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哪些是待求量。在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找出与已知和所求都密切相关,即矛盾集中的物体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至关重要,选得好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研究对象选取后,要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挂起钩来,根据物理现象,灵活而正确地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2.指导与督促相结合,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还要有完整、准确的表达习惯,这需要平时严格训练。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作好示范,讲例题时板书要规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指导学生。在练习和作业时,提出明确的解题规范要求,讲评中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还要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通过耐心指导和反复督促,使绝大多数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四、动手动脑,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具体做法如下:1.明确要求,检查落实。对于每一次实验,都应提出明确要求。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分清实验步骤,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为顺利地进行实验作好准备。实验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必要的数据和现象。实验操作完毕后要整理好器材,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对普遍性的问题还要进行讲评,以落实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2.注重落实,培养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注意做好实验预习的指导外,更要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数据、现象的分析指导。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