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见过马蜂吗?你们知道马蜂窝是什么样的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运动。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1、自读课文,找出事件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一天正午奶奶抱怨马蜂窝影响了生活,要摘掉;爷爷不让。他们的争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爷爷家后院“我”莽撞地捅了马蜂窝,遭到了马蜂的报复。爷爷的话使“我”萌生罪孽感,盼望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三、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1-9自然段第二部分:()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10-19自然段第三部分:()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20-21自然段1、作者回忆这个少年时代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2、你是用什么方法解读出来的?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理解作者写作意图。通过爷孙对话悟出中心通过理解文中议论抒情句,悟出文章中心。心理变化过程:好奇迟疑吃惊愧疚(再不伤害旁人)对话:爷爷奶奶的争辩与爷爷的交谈3、找出文中“我”心理变化的词句。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描写爷爷的后院?为马蜂窝提供了生存背景;凸现人物性格特点;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爷爷奶奶的对话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奶奶的抱怨是激起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爷爷“会蛰死人”的警告则撩拨了“我”的好奇心3、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又是怎样捅的?这个方法是谁教的?为屋里能开窗透气;奶奶教的;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1、“我”究竟该不该捅马蜂窝?请谈谈你的看法。2、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类似的经历?3、学了本文你有何收获?4、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马蜂表现的语句。①为什么马蜂要径直凶猛地朝我扑来?③为什么前边称马蜂是“战斗机”后来又说它是“复仇者”、“英雄”?②为什么马蜂明知道蜇了别人自己也就会死了,可还要蜇?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用“径直而凶猛”“扑”等词语,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我毁了它的家,所以它蛰我是“复仇”,就是复仇者;为了捍卫家园,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我敬重它的勇气。为了捍卫家园我毁了它的家,它拼命也要“复仇”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