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五从军征-(2)VIP免费

十五从军征-(2)_第1页
1/17
十五从军征-(2)_第2页
2/17
十五从军征-(2)_第3页
3/17
回乡偶书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总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歌词来源: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做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二、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乐府和乐府诗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作背景: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观其大略,读懂诗意•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捣掉野谷壳儿来做饭,摘下野葵叶来做菜羹。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这首诗如果分节的话,分几节合适?为什么?交代了一个老兵的形象,也点明本诗的背景老兵和乡里人的对话老兵见到的破败景象老兵做饭后的情景和感受(所说)(所见)(所做和所感)十五从军征从军之久:回乡所见:行动:回乡心情:远望:近看狗窦:梁上:中庭:井上: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兔入雉飞生旅谷生旅葵舂谷、作饭、采葵、作羹东望泪沾我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突出兵役的繁重。“始”字,表明盼家之心已久。二、探其洞天,解其韵味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看写景以哀景写哀情,委婉地表达六十五年来家败人亡的现实。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是怎样的景象?你能否想象出他离家之前的景象?近看写景满眼是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动作、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对老兵出门张望和老泪纵横两个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进一步抒发老兵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三、勾其灵魂,解其主旨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始得归→分归途中→返回家中→做饭羹→出门看→泪沾巾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借一个终身征战垂老还乡的老兵所见所感,抒写他的悲凉凄楚之情,暴露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与强烈的反战情绪。小结情节:情感变化:主题思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五从军征-(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