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场域中后进生转化策略浅探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李颖【摘要】教师从多方面正确了解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抓好后进生,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目的。【关键词】后进生;培养;帮助;转化后进生是指成绩和思想都比较落后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影响力相当大。如果借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岂不是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吗?而作为本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抓优生,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后进生,这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目的。再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后进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的启发了我,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冷的心灵。这里我想就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赏识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一、在集体中培养“自尊”。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阶段的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遭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总是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一些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一些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一些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更有甚者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其幼小的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作为老师就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真挚的爱去融化他们的“冰心”,点燃他们心中自尊、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及行动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不论思想和行为,若与周围人相一致时,则容易心安理得。显而易见集体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他与同学之间、他与与老师之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新学期班里有位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作业不及时完成,平时沉默寡言,上课不举手发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我找她谈了几次话,她目无表情,一言不发。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觉她写的作业本破破烂烂,我改变了策略。一天晚上我放晚学,独自留下了她,我拿出了一叠作业本,她看到泪流满面。后来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她总认为自已学习不好,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问老师、同学。针对她自卑的心理,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并鼓励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我,爱护我”的温暖;让其他孩子觉得,连老师都很喜欢她,大家也就慢慢地和她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从而恢复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陌生”变为“亲近”,和同学从“沉默寡言”到“谈笑风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一次次考试,一次次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她不再像原来一样自卑,在班里常听到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的银铃般笑声。二、在同学们的帮助中树立“自信”。后进生学习、生活的集体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他们道德品质矫正的成败。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他们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要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之中。只要这些后进生有了一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