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二、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储蓄的含义。(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的利息。过程与方法:历经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材内容重、难点:重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公式计算利息。难点:计算税后利息的方法。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5分钟一创设情景1、教师谈话你家中暂时不用的钱一般是怎么处理的?(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样处理的)2、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1、学生可能说把钱存入银行。2、学生讨论后小组汇报:(1)支援国家建设。(2)安全、防盗、防火。直观对比,增强对储蓄意义的认识。初步了解储蓄知识。13、你还知道哪些储蓄的知识?教师介绍: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零取等。4、教师:银行是怎样计算利息的呢?(板书:利率)(3)个人用钱有计划。(4)得到利息,增加一些收入。3、学生可能说出一些相关名词、术语,还可能说出利息税,还可能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意思。20分钟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认识本金、利息、利率的知识。明确让学生看99页主题图。出示问题:奶奶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二年后她可以取回多少钱?教师:你能从上面信息中找出储蓄的知识吗?引导看第99页利率表。计算税前利息。2、教师:银行是按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的公式计算税前利息的。你能帮王奶奶算一算税前利息吗?3、计算税后利息。教师: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你再帮奶奶算一算,她实得的税后利息是多少?让学生说说两种算法的思路。(1)93.6×5%表示什么?(2)93.6-93.6×5%表示什么?(3)1-5%表示什么?“1”指什么量?(4)93.6×(1-5%)表示什么?4、计算奶奶能取回多少钱?教师:奶奶取回的钱中包括本金吗?请你总结一下方法好吗?教师板书:方法一:1000×4.68%×2=93.6(元)93.6×5%=4.68(元)1、学生讨论后汇报:(1)奶奶存款的方式是定期整存整取。(2)存入银行的1000元叫本金。(3)取款时银行多给的钱叫利息。2、学生独立计算,交流。1000×4.68%×2=46.8×2=93.6(元)3、学生讨论计算步骤然后计算。可能是:(1)93.6-93.6×5%=93.6-4.68=88.92(元)(2)93.6×(1-5%)=93.6×0.95=88.92(元)4、学生总结方法。本金+税后利息学生独立计算,整理算式。结合实例概念教学由抽象到具体。分步教学,逐步掌握,化难为易,透彻理解。实践+说理反思,识破难点。理清思路,清晰算理。21000+93.6-4.68=1088.92(元)方法二:1000×4.68%×2=93.6(元)93.6×5%=4.68(元)1000+93.6×(1-5%)=1088.92(元)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利率。定期两年存款利率是4.68%。12分钟三应用反馈1、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教师:半年的时间怎样表示?利率是多少?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7题。让学生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特点与利弊:存款年限长利率就越高,但不如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国债不交利息税,获得利息相应多一些。1、学生读题,理清条件和问题,可以独立计算,也可以合作完成。做完后评议。2、学生独立设计储蓄方案,选出最佳方案在班上交流,互评互议。受到关爱失学儿童的思想教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钟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真能干,又掌握了生活中的一门学问。现在,你有什么打算?学生谈自己的打算。如宣传储蓄、节省用钱等。六...